畜 牧 業
【畜牧業概況】 2010年,全市畜牧業總產值達214.36億元,比上年增長6℅,占農業總產值的42%。肉類總產量78.5萬噸,禽蛋總產量32.5萬噸,奶類總產量6.49萬噸,比上年分別增長2.52%、1.26%和7.52%。全市肉類和蛋類總產量繼續保持全省第一位和第二位;生豬、肉牛、家禽、肉羊飼養量居全省第一、二、二、四位。市畜牧局被評為2010年度全省畜牧業發展優秀單位、全省畜產品安全管理工作優秀單位、全省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優良單位、全省畜牧獸醫工作優良單位受到省畜牧局通報表彰。(李勝春)
【畜牧業發展政策】 2010年,畜牧部門用實用好畜牧業發展政策。一是抓好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建設。建成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125個,奶牛養殖小區2個,總投資4958萬元,其中中央財政投資3300萬元,場區自籌1658萬元,主要進行糞污處理和改擴建。二是獲得生豬調出大縣中央財政獎勵資金5046萬元,項目資金已撥付各縣區。三是本著企業自愿、有償使用原則,落實280萬元畜牧業發展基金,重點扶持6家市“513”標準化重點工程確定的大型標準化規模養殖企業。四是積極抓好蛋雞、肉雞、肉牛、肉羊標準化改造項目工作。全市有20個項目通過省級評審和省專家組的驗收。五是落實畜禽良種補貼項目。生豬良種,全市共獲中央財政資金968萬元,奶牛凍精1.3萬劑,相當于19.5萬元。(李勝春)
【標準化規模養殖】 2010年,全市積極開展“標準化規模養殖推進年”活動,共新建、改造標準化規模養殖場296個,大大加快了標準化規模養殖發展步伐!513標準化重點工程”確定的改擴建50個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新建、續建或擴建10個大型標準化規模養殖企業和3個畜產品加工重點龍頭企業,已全部完成。同時,全國范圍內開展的標準化規模養殖示范創建活動中,駐市有10個創建單位通過省級驗收。(李勝春)
【畜產品加工龍頭企業】 2010年,全市較大規模的畜產品加工企業已達77家,比上年同期增加10個,實現產值162.29億元,同比增長17.2%。畜產品加工業產值與畜牧業產值之比接近1:1,生豬屠宰加工能力達300萬頭,肉牛屠宰加工能力達20萬頭,家禽屠宰加工能力達3000萬只,奶類加工能力達5萬噸。有18家企業開工建設,部分企業已投入生產,新增產值4.76億元。畜產品加工業呈快速發展態勢,將有力推動養殖業轉型升級。我市引進的中欣農牧有限公司確山黑豬生態產業化項目,占地1000多畝,總投資5000萬元,其中一期投資1500萬元,專業進行原生態優良品種——確山黑豬的產業化生態養殖,以及生鮮肉的加工銷售,通過公司+農戶的形式更大規模的進行產業帶動,已投入生產。(李勝春)
【動物疾病防控體系建設】 2010年,全市動物疾病防控體系不斷完善。一是堅持不懈地抓好春、秋兩季重大動物疫病強制免疫工作。二是對重大動物疫病強制免疫效果實行科學評估。由市人民政府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指揮部統一組織,逐縣區進行考核驗收,并對驗收結果予以通報(駐政[2011]8號文)。三是開展執業獸醫資格考試。在駐市設置了考點,審核通過208人參加考試?荚嚦煽230分(執業獸醫)以上的有37人,200~229分(執業助理獸醫)的45人。四是開展鄉村獸醫登記。全市登記176人,其中大專以上學歷的62人,中專及高中416人。五是積極開展“創建動物防疫規范化管理示范鄉鎮”活動。努力探索符合各鄉鎮實際的動物防疫工作模式,已建成50個“動物防疫規范化管理示范鄉鎮”。六是落實資金、物資、技術“三項儲備”。七是不斷完善動物疫病防控測報網絡。探索建立每月一次流行病學調查、每年兩次實驗室集中監測和規模養殖場每月一次實驗室監測的工作機制。加強疫情檢測和監控,建立健全市、縣、鄉、村疫情報告制度。八是創新工作機制。推行《駐馬店市縣級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綜合防控能力積分管理辦法(試行)》,按照“突出重點、強化技能”的原則,對各縣區的動物疫病防控機構基礎設施建設、技術隊伍建設、基本技能競賽、防控工作創新等重點工作實行積分管理。以縣為單位建立積分臺帳,采取按項積分累加,半年排序公布一次,全年積分排序作為年終考核各地防控工作的重要依據。九是開展崗位練兵和技能競賽。11月,駐市組隊參加河南省第一屆畜牧獸醫技能競賽中,取得團體第二名,動物疫病防治員工種個人第一名、第五名,動物疫病檢驗員工種個人第九名、第十名,并有9個單項獲得第一名的好成績。(李勝春)
【畜產品質量安全管理】 2010年,駐市畜產品安全管理工作扎實,成效明顯,受到省畜牧局的表彰。一是加大飼料、獸藥等投入品的管理力度。全年查獲假冒偽劣飼料產品12.8噸,價值22.2萬元;查處假劣獸藥526支,原料藥8公斤,有力地震懾了不法分子的投機行為。二是深入開展“瘦肉精”專項整治活動。抽檢生豬尿樣6879批次,監測合格率100%。三是強化供滬、供粵畜產品的監管。世博會期間駐市供滬生豬96車、計15826頭,黃牛1車、計22頭;廣州亞運會期間駐市供粵生豬6車,計170噸,鴨產品35車,計6673只,全部合格。四是嚴格檢測,為畜牧業健康發展和上級決策提供技術支撐。全年共完成檢驗任務3160批次。其中完成委托檢驗任務427批次。包括飼料樣品136批次,獸藥樣品28批次,尿液樣品篩查132批次,畜產品樣品98批次,產地環境33批次;完成監督抽檢任務2733批次,包括畜產品樣品50批次,飼料樣品43批次,獸藥樣品47批次,尿液樣品篩查2593批次。(李勝春)
【依法治畜】 2010年,全市畜牧部門組織開展了《畜牧業法》、《動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規宣傳活動,強化行業行政監管,嚴厲打擊非法生產、經營行為,進一步規范了畜牧業生產資料市場。在動物檢疫動物衛生監督上,突出動物檢疫、監督管理、追溯體系、執法辦案四個重點,共檢疫生豬466萬頭,牛19萬頭,羊162萬只,禽類2104萬只。在飼料生產監督上,至年底,全市獲得《飼料生產企業審查合格證》(包括9家單一飼料)的企業68家,獲得《添加劑預混合飼料生產許可證》企業8家(其中7家含有濃配飼料生產線)。通過認真落實各種質量控制措施,實現了產品可追溯管理。全年商品飼料產量達到103萬噸,產值30.9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8%和和12.7%。抽檢284個樣品,合格275個,合格率97%。比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蛋白原料合格率90%。在獸藥生產監督上,重點對轄區內6家獸藥GMP企業進行監管,全年檢查獸藥經營企業628家,獸用生物制品經營企業12家,抽檢獸藥產品216個,合格182個,合格率84.3℅。在種畜禽管理上,加強種畜禽場的資格審查,嚴把種畜禽生產經營行業入口關,認真開展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年度審驗,經排查,全市有6個一級種畜禽場;39個二級種畜禽場(其中種豬場29個、種禽場9個、種鴨場1個);28個種孵化場。取締3個二級種畜禽場。在生鮮乳生產銷售管理上,為從源頭控制牛奶安全隱患,按照全國、全省統一部署,在全市范圍內開展生鮮乳抗生素殘留專項整治行動。并對生鮮乳收購站及運輸車輛進行拉網式檢查,對不符合要求的生鮮乳收購站進行限期整改,整改后仍達不到要求的堅決取締。取締1個生鮮乳收購站,目前全市有3個生鮮乳收購站。(李勝春)
【畜禽品種改良】 2010年,畜牧部門以夏南牛推廣、地方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家畜人工授精技術推廣、家畜良種補貼管理工作為重點,廣泛開展家畜人工授精和畜禽飼養管理技術培訓。全市現有標準化家畜人工授精站點362個,其中牛冷配改良站點260個,種公豬站48個,豬常溫人工授精站點102個,免費發放夏南牛凍精30萬劑,全年共完成牛冷配50萬頭,豬常溫人工授精25萬頭。舉辦各種類型的畜牧實用技術和家畜人工授精技術培訓班10期,培訓人員680多人次。(李勝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