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 理
【區域位置】 駐馬店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淮河以北的洪汝河流域。地理座標東經113°10′~115°12′,北緯32°18′~33°35′。東西長191.5公里,南北寬137.5公里,總面積15083平方公里,占全省總面積的8.9%。東與安徽省阜陽市接壤,西與南陽市相連,南與信陽市毗鄰,北與周口、平頂山、漯河市臨界。京廣鐵路、京深公路(G107)、京珠高速公路(G4)、大廣高速公路(G45)、焦(作)桐(柏)高速公路(S49)縱貫南北,新(蔡)泌(陽)高速公路(S38)橫穿東西,洪河、汝河、泌陽河流經其間。全市轄驛城區和汝南、平輿、新蔡、上蔡、西平、遂平、確山、正陽、泌陽9縣。中共駐馬店市委、駐馬店市人民政府駐驛城區。驛城區北距省會鄭州鐵路里程206公里,公路里程228公里。 (趙榮霞)
【交通】 駐馬店市交通發達。京廣鐵路縱貫南北,途經確山、驛城區、遂平、西平,單程全長111.285公里,設車站11個,其中駐馬店車站為一等甲級客貨中間站。地方鐵路窄軌擁有線路97公里,設車站9個;準軌擁有線路4.98公里。全市公路四通八達,已形成以驛城區為中心,外通全國各地,內連各縣、鄉、鎮的公路交通網絡。2010年底,全市高速公路419公里,干線公路1365.748公里(其中國道156.38公里、省道1195.678公里、專用公路13.69公里),農村公路17303.022公里(其中縣道1670.871公里、鄉道2314.886公里、專用公路17.781公里、村道13299.484公里)。干線公路橋梁489座,總長度25715.08延米;農村公路橋梁2662座,總長度73646.98延米。公路密度為每百平方公里126.6公里。 (吳 冰)
【地貌】 駐馬店市位于全國第三級地貌臺階上,其地勢特點是西高東低。地貌類型主要有山地、丘陵、崗地、平原。境區西部為伏牛山、桐柏山余脈構成的低山丘陵。低山丘陵的外圍為波狀起伏的崗地,由山前向平原傾斜。東部則為開闊的淮北沖積湖積低緩平原。泌陽縣境內的白云山為全市最高峰,海拔983米;新蔡縣東部的沖積湖積平原海拔高度僅32米,為全市最低洼地帶。
山地面積1950平方公里,約占全市土地總面積的12.9%。為豫南桐柏山向西北延伸的余脈和豫西伏牛山向東延伸的余脈,主要分布于泌陽、確山、遂平、西平等縣。440多座山峰海拔高度多在300~700米之間,相對高度在200~400米之間,低矮的山峰呈島狀突出于波狀起伏的丘陵之上。海拔高度超過500米山峰61座,超過700米的17座。其中泌陽縣白云山主峰白茅垛983米,為全市最高峰,另有泌陽縣五峰山872米,確山縣樂山813米,泌陽縣大銅山632.6米,遂平縣嵖岈山417米。
丘陵面積1642平方公里,約占全市總面積的10.9%。海拔多在200~400米之間,相對高度在200米以下。主要分布在泌陽縣境以及確山縣的西部,遂平及西平縣西南部的邊緣地帶亦有零星分布。由于流水的侵蝕切割,丘陵低緩起伏,或呈渾圓的丘狀,或呈狹長的陵狀,丘陵起伏,谷地開闊。以前丘陵地帶一般森林植被覆蓋率較低,土地瘠薄,水土流失嚴重,每遇山洪,沙石俱下,河道漫溢,水沖沙壓良田。90年代以來植被覆蓋率逐年提高,水土流失狀態有所好轉。
崗地(洪積平原)面積1144平方公里,約占全市總面積的7.6%。坡度多在5~10度之間,海拔高度一般在100~200米之間,主要沿山麓地帶分布,呈現為崗地、河流谷地相間分布的波狀起伏的地貌形態。崗頂一般寬1~2公里,長數公里或十數公里。崗地的組成物質,靠近山前的較粗,越往下游越細。
平原面積10347平方公里,約占全市總面積的68.6%。主要分布于汝南、平輿、上蔡、新蔡、正陽5縣和西平、遂平、確山3縣的東部。其地勢平緩,自西北向東南傾斜,海拔在32~100米之間,地面平均坡降1/5000~1/8000。地表組成物質主要為亞沙土、亞粘土和灰黑色含鈣質的砂姜土。由于地勢低洼平緩,有些是封閉洼地,如老王坡、吳宋湖、宿鴨湖、蛟停湖等,流水不暢,成為河南洪澇災害較為嚴重的地區之一。 (趙榮霞)
【水系河流】 駐馬店市東西橫跨淮河、長江兩大流域。以西部桐柏山、伏牛山余脈為界,向東為淮河流域,向西為長江流域;春恿饔蛎娣e13300多平方公里,有洪汝河水系、淮河干流水系、沙穎河水系三個水系,河水流向自西向東,其中洪汝河水系是淮河上游的一大支流,流域面積占全市總面積的75%。境內的河流均發源于西部山區的山谷地帶。流域面積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42條,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5條,其中汝河流域面積最大,為7389平方公里。屬長江流域的只有漢水水系一個水系,河水流向自東向西,流域面積1600多平方公里。
洪汝河水系:在境內的流域面積為11436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74.8%,有洪河、汝河、臻頭河3條較大的河流。其中洪河、汝河是淮河流域上游北岸的主要支流。汝河發源于泌陽縣境內大寨子山,干流長度223公里,流經泌陽、遂平、汝南、平輿、正陽,到新蔡縣宋崗鄉的班臺注入洪河。汝河主營有象河、石河、黃溪河、趙文獻河、練江河、呂崗河、奎旺河、北柳堰河、文殊河、慎水河、黃大港河、至頭河、北汝河等13條支流。洪河全長312公里,在境內有大小洪河之分:小洪河長246公里,發源于舞鋼區與泌陽縣交界的五峰山,流經西平、上蔡,在新蔡縣班臺與汝河匯合,匯合后稱大洪河。大洪河向東南沿豫、皖省界,于淮濱、阜南縣間入淮河干流。洪河主要有洪溪河、淤泥河、唐江河、楊崗河、北馬腸河、南馬腸河、杜河、荊河、茅河、大黃港、小青河、戚橋港、龍口大港、柳條港、新息界溝等15條支流。歷史上洪汝河曾是通航要道,對駐馬店的經濟發展起過重要作用。臻頭河是汝河的支流。
淮河干流水系:淮河干流在境內的流域面積為1355平方公里,占全市部面積的9%,多年平均徑流量為5億立方米,占全市徑流量的12.9%;春痈闪髟谑芯衬喜窟吔缣巸纱芜M出市境,成為與信陽市交界河段:由西向東經確山縣雙河鄉入境,從楊店鄉出境入信陽,復沿正陽縣陡溝入境,經彭灣、潘店至涂店進入息縣境。確山縣東南部有淮河干流2.5公里,正陽縣南部有淮河干流40公里;春痈闪鞯闹饕Я饔虚偤、清水河、田白河等。閭河古名滇水,發源于正陽縣城南和尚塘,往東流經閭河店、王勿橋,過付壩進入息縣境,經包信集南流至長陵集入淮河。全長119.1公里,流域面積898平方公里。流域內在古代就是半水稻區,建有蓄水灌溉陂塘,如青陂、上慎陂、中慎陂、下慎陂、馬城陂、綢陂、墻陂、壁陂等都是閭河沿岸有名的灌溉工程。至兩晉以后廢圮。
沙穎河水系:沙穎河水系在市境內的流域面積為624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4.1%,多年平均徑流量為1.66億立方米,占全市徑流量的4.3%。其在境內的主要河流為上蔡縣境內的黑河。黑河因兩岸多黑色土壤而得名。黑河發源于漯河市東南部,從郾城縣坡小莊附近流入上蔡縣境,經上蔡縣楊集鄉楊灣村流入周口市項城縣境,注入汾泉河。
漢水水系:漢水水系在境內的流域面積為1680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11.1%,多年平均徑流量為4.56億立方米,占全市徑流量的11.7%。漢水水系在境內的河流主要有泌陽河、馬谷田河、紅河、梁河等。泌陽河在境內全長109公里,上游建有宋家場水庫,流域面積1338平方公里。其發源于白云山東麓,流向由東向西,經鄧莊鋪后折向西,由賒灣鄉多莊流入唐河縣境。泌陽河及其支流都是山溪性河流,河道坡陡流急,水淺,無航運。(趙榮霞)
【氣候】 駐馬店市地處亞熱帶與暖溫帶的過渡地帶,具有亞熱帶與暖溫帶的雙重氣候特征,是典型的大陸性季風型半濕潤氣候。陽光充足,熱量豐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溫和濕潤。確山、遂平2縣的西部和泌陽縣東部系淺山丘陵區,由于局地氣候的影響,多發山洪和暴雨。市境東部平坦低洼,降水集中,容易發生洪澇。
市內各地四季分明。全市把日平均氣溫5天滑動平均值穩定小于10℃定為冬季,大于22℃定為夏季,介于10~22℃之間定為春、秋季。冬、夏季的時間較長,分別為133天和113天;春、秋季為過渡季節,時間較短,分別為59天和60天。
光、能資源豐富。全市累年太陽輻射總量112~120千卡/平方厘米,為省內次高值區。其地理分布為東部高于西部。年平均日照時數1900~2100小時,全市5~9月光照條件最好。
溫度適宜。全市累年平均氣溫為14.7~15.0℃,各縣區差別不大,由于局地氣候的影響,泌陽、上蔡、平輿較低,遂平、新蔡較高。全市月平均氣溫與年平均氣溫的地理分布基本一致。1月最冷,月平均氣溫為0.8~1.3℃,極端最低氣溫均在-15℃以下,汝南最低達-20.7℃,出現在1955年1月6日。7月份最熱,平均氣溫27.2~27.7℃,極端最高氣溫均在40℃以上,上蔡縣最高達43.7℃,出現在1966年7月19日。全市大于0℃的積溫5300~5500℃,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10℃且保證率為80%的積溫為4473~4776℃。無霜期天數為220~231天。
雨量比較適中。全市累年平均降水量為850~980mm南部多于北部、西部多于東部。雨量最多的是4~10月,集中全年降水量的82~86%,市內降水主要特征是:
1.年際變化大。由于本市受季風的影響,年際降水量的波動十分明顯,最多年份是最少年份降水量的2~3倍以上,如駐馬店1982年降水量1791.6mm,1966年僅400.9mm,相差4.47倍。
2.四季分配不均勻。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6~8月),占全年降水量的42~52%;秋季(9~11月)占22~23%;春季(3~5月)占22~24%;冬季(12~2月)最少占6~8%。(孫西鳳)